智慧農業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信息化新技術助力中國農民穩產發表日期:2020-05-21 來源:托普云農 瀏覽次數:8083次
5月15日電(記者劉高陽)豫北平原,一眼望不到邊的小麥田里,一臺半徑近500米的中心支軸式噴灌機正在緩緩移動,由中心向兩側噴出水霧,滋潤著綠色的麥田。
河南浚縣種糧大戶周位起正站在田邊點擊手機屏幕,操縱著麥田里這臺身形巨大的噴灌機。“小麥灌漿期及時灌溉很重要,現在用手機進行農田管理,幾乎不會錯過農時了。”他說。
隨著中國農業大省河南的小麥開始進入灌漿期,中國夏糧也進入了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越來越多的中國農民正在借助農業信息化技術進行農業生產,確保糧食產量和品質穩定。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統計顯示,2019年,中國農村網民規模達到2.22億,占整體網民的26.7%,手機和移動互聯網成了農業信息化技術在農民中普及的便捷媒介。
在田邊,周位起向記者展示了由當地農業裝備公司開發的灌溉App界面,噴灌機的速度、水量、水槍角度都可以通過App控制。在他的操作下,噴灌機尾部水槍噴不斷改變角度,噴射出水霧。
安裝在噴灌機上的攝像頭實時傳輸著灌溉作業時的畫面,即使遠程操作,也可以確保灌溉不留死角。“很多人擔心新冠肺炎疫情會不會影響糧食生產,起碼對我們來說不會。”周位起說,用上了這些新技術,平時十幾個人就顧得過來,在家里就能種地。
除了借助農業信息化直接從事生產,農民們的田間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也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得到改善。
在豫北平原,農田中經常可以見到白色柵欄圈起的農田信息觀測設備,用于監測溫度、濕度、風速、土壤墑情等。通過這些系統,綜合氣象和農業技術人員的分析,農民們可以獲得直接的生產指導。
“我們通過部署在田間的小氣候觀測站、自動土壤水分站等自動化觀測設備,經過數據分析,制作了一系列服務產品。”鶴壁農業氣象試驗站高級工程師王福州說,“啥時候澆水、啥時候防治病蟲害,看看手機就一目了然。”
據介紹,針對小麥灌漿期可能出現的病蟲害,利用星陸雙基遙感農田信息協同反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農田生態環境、苗情、墑情等都可以實現實時傳輸,預警信號、防范措施可以實時傳遞到農民手中。
“鶴壁是全省糧食穩產高產的重要基地,目前有25項全國糧食高產紀錄。”鶴壁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波說,“這正得益于農業信息化建設的保駕護航。”
“黎陽收,固九州。”1000多年前,位于豫北平原的黎陽倉曾是隋朝始建的京杭大運河上重要的儲糧基地。1000多年后,這片土地上的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正在加速融合。來源:新華社